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西安地区建立都城的王朝,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不可小觑。正是由于周王朝在此建都,才使得西安这片土地开启了它辉煌的都城历史。不过在当时海纳策略,西安并不叫现在这个名字,也不叫后来广为人知的长安,而是被称为丰镐二京。
这个独特的名称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据史料记载,周文王姬昌在沣河西岸营建了一座都城,命名为沣京;而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后,又在沣水东岸修建了另一座都城,称为镐京。这两座都城仅一河之隔,相距甚近,因此当时的人们就将这片区域统称为丰镐二京。这种双都城的建制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可谓独树一帜。
如今我们习惯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海纳策略,在周朝长达八百年的统治历史中,原本并不存在西周和东周这样的称谓。当时的人们只将西周称为宗周。那么,宗周这个名称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?
展开剩余69%这要从周人的始祖说起。周人的始祖名叫弃,他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帝喾。帝喾有一位妃子叫姜嫄,传说她在外出采野菜时,无意中踩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,不久后便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孩。姜嫄担心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会招致帝喾的责难,于是多次试图遗弃这个孩子。但奇怪的是,每次丢弃后孩子都能奇迹般地存活下来。姜嫄认为这是神灵在庇佑这个孩子,便给他取名为弃,意为被多次遗弃的孩子。
姜嫄最终决定亲自抚养这个孩子。弃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,他特别痴迷于研究田间的农作物,这在当时农业文明初兴起的背景下,对推动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后来,弃的农业才能得到了舜帝的赏识,不仅给予嘉奖,还将邰地(今陕西武功一带)封赐给他。弃终老于自己的封地,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农业发展的卓越贡献,便以当时重要的粮食作物稷(即今天的小米)来称呼他,尊称其为后稷。
正因为周人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,最终也长眠于此,所以后人将西周称为宗周。宗在这里就是祖宗、祖先的意思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陈中,我们可以看到赫赫宗周的称谓,这个说法正是出自《诗经》中的名句:赫赫宗周,褒姒灭之!
值得一提的是,在陕南秦巴山区的城固县苏村,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殷商时期的青铜面具,这些面具又被称为假面。这些珍贵的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人形面具,主要用于随葬,古人相信将其戴在死者脸上可以帮助灵魂升天,祈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安宁;另一类是兽形面具,主要用于祭祀活动,人们认为佩戴这种面具可以更好地与上天沟通。
说到这里,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:既然西周被称为宗周,那么后来在洛阳建都的东周时期,又该用什么样的称谓来指代呢?(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
创作这样的历史内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。欢迎点击关注历史不能丢账号,更多精彩内容不容错过。热点链接
发布于:天津市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